VOCs催化剂工艺发展历程及对比
VOCs催化剂工艺发展历程及对比
  • 点击量:13
  • 发布时间:2025-10-31

浸渍/粉末挤压颗粒型

早期催化剂以颗粒状为主,采用粉末挤压成型或浸渍法制备。20世纪初沉淀法、浸渍法等基础工艺,硅藻土、氧化铝等载体通过浸渍负载活性组分该工艺成本低由于颗粒堆积导致压降大(>500 Pa),传质效率受限仅适用于小风量低浓度废气,帮其易堵塞、机械强度差,需频繁更换

溶液浸渍蜂窝型

蜂窝陶瓷载体(堇青石)的出现推动工艺革新,通过溶液浸渍法将活性组分均匀负载于蜂窝孔道内相比颗粒型,比表面积提升5-10倍,压降降低70%但浸渍深度不均导致催化剂利用率不足,比表面低、负载量低、 浸渍不均匀、活性组分分散差、稳定性弱、抗热冲击性差、抗中毒性差,限制其在大风量场景的应用

氧化物蜂窝型

通过氧化物的涂层技术,将带有活性组分的氧化物体催化剂,引入粘结剂将其涂覆于蜂窝载体的孔道表面‌。该工艺使活性组分分散度提升至90%以上,比如等体积浸渍法负载贵金属(如 Pd (NO₃)₂),活性组分分散度提高至原子级,用量减少 50%VOCs净化效率达99%。